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是第二届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同期活动。本届东亚海洋博览会汇聚了国内外顶尖企业、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士,对中国海洋科技前沿实力进行了集中检阅。参展企业、机构共同描绘出一幅“未来海洋”的宏图愿景。
作业机器人吸引眼球
在博览会的海洋发展成果展区,集中展出山东海洋领域代表性实物、模型80余组。其中,“科技含量”极高的作业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由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团队牵头组建的海洋工程技术展览板块中,一款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方形设备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是该校自主研发的海上风电多功能智能化移动检测机器人,它依托磁吸附和边缘控制技术,可像壁虎一样在塔筒筒壁上自如攀爬,能够实时发现塔筒表面缺陷,识别风机运行状态和评估结构振动异常,实现全塔筒、全风场覆盖。
山东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研发部部长李云峰介绍了他们带来的一款大型海工模块喷砂作业机器人,“在大型海工模块及船模的建造过程中,需要对钢结构表面进行喷砂作业处理及增加油漆的附着度。我们这款机器人主要是代替人工来完成喷砂作业,效率最高达到80平方米每小时,替代大约5个喷砂工人。”
大国重器独领风骚
一些“大国重器”的等比例模型亮相博览会,展示了中国海洋科技的进步。
在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上,一个黄色的特种设备格外引人注意,该公司特种设备分公司副总经理苏健介绍:“这是深水水下采油树,是我们水下生产系统领域的一个重要装备。它的水深能达到1500米级,我们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此类装备的企业。”
淄柴动力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功率中速柴油机专业化制造企业,已有50多年的生产历史,具备年产10000台套以上、总功率600万千瓦以上柴油机能力。在该公司展位上,一款大马力发动机的模型吸引眼球。据介绍,这款发动机的型号是N28,最大功率达5000匹马力,燃油经济性高,同时排放低,符合当前低碳环保的趋势。在江海直达船舶、工程船舶、大型海洋渔船等都有广泛应用,发动机实物长约6米,宽度超过2.2米,最高高度3.8米。
海洋生物化身医药产品
本届博览会还首次设置海洋生物医药展区,共有85家头部企业和机构参展。
展区覆盖了从上游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活性物质提取,中游新药研发、生物制剂生产到下游临床应用、健康产品及产业化合作等全产业链,呈现了从海洋生物资源到终端生物医药产品的完整生态与创新成果。这里汇聚了顶尖科研机构与领军企业,展示了抗肿瘤、抗衰老、免疫调节等重大突破性成果。
众多参展方长期承担国家“蓝色药库”重大专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在海洋活性物质筛选、海洋创新药研发、海洋功能食品开发及海洋生物材料应用等方面,具备深厚技术积累和产业化能力。此外,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原创新药候选物、已获批上市的海洋制剂、高端海洋化妆品及功能性健康产品也纷纷亮相,展示了行业前沿风向标。
除了带着先进展品参展,不少药企还将成果发布会、合作签约会开到了博览会。比如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就在展会上举办了“海之钥”系列产品发布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系列产品的发布体现了他们作为一家制药企业进入大健康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展会上,“全球磷虾油连续2年销售额第一的企业”逢时科技与“全球南极磷虾产业领军者”挪威阿克海洋生物启动降血脂药物CaPre战略合作,并携手国内药学领域的顶级院校中国药科大学发布南极磷虾海洋多肽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据介绍,研究团队从南极磷虾基因中筛选出6条活性多肽药物,其中2条高浓度下活性可与紫杉醇相当,南极磷虾MP-3对25种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4条多肽在抗衰领域表现亮眼,其中MP-6可延长线虫寿命6天,相当于人类的24年。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